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 乡村振兴促进团赴汉中实践研学 “体验乡村特色发展,提振科技赋能信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24 点击:

2024年7月15日至16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汉中,感受汉源文化,领略乡村魅力,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老乡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发展作出初步探索。



        7月15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茶乡”的宁强县玉皇观千山茶园。千山茶园位于汉江源头,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境内玉带河、嘉陵江贯穿其中,层峦叠嶂,郁郁葱葱。在千山茶园中,实践队员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般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水,也领略了宁强的茶文化魅力,并赞叹于宁强以茶文化为依托,结合现代潮流形式,创新出的“星空茶宿”、“青云茶室”、“火车清吧”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项目。在清晨的水汽和朝阳中,千山茶园以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让实践队员感受到如今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乡村文化建设,令实践队员流连忘返。

随后,实践队前往羌族文化产业博览园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感受宁强独具特色的羌族文化。在博物馆中,实践队员透过神秘的释比面具和傩戏文化,感受到了羌族文化跨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在羌绣产业园中,实践队员亦被羌族先民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羌绣深深震撼。在羌绣绣娘们的热情指导下,实践队员也跃跃欲试,亲身体验羌绣的魅力。实践队员既了解到了羌族人民的传奇文化和智慧结晶,也感叹于羌族文化的知名度还不够广泛,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向身边人介绍羌族文化。

在交流过程中,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提到在产业园中组建“一键换装”设备的想法,让客户和游客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羌绣服饰穿在身上的惊艳。针对这一想法,张驰老师和研究图像处理、大模型方向的实践队员积极献计献策,提出了一些节约开发成本和提升展示效果的建议,希望为羌绣文化的推广贡献绵薄之力。

实践队参观的第三站是宁强县工业园区。宁强县工业园区是“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生物制药;同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电子、机械加工等产业。在交流环节,实践队员了解到,一些电子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人力依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机器只能作为辅助,因而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联想到郑南宁院士曾经提到的在做毕业设计时对机床零件的创新经历,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要以郑老师为榜样,努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科技下乡,科技助农,实现人工智能为工农业赋能。

15日下午,实践队前往汉水源森林公园参观。汉水源森林公园地处嘉陵江上游、汉江源头,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7%,被誉为纯“天然氧吧”。由于地势偏远,汉水源森林公园中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奔腾的流水,茂密的植被,清新的空气伴随着实践队一路拾阶上山的道路。实践队员在山涧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帮老乡采摘瓜果,此行唤醒了许多生长在城市的实践队员对乡村和自然的向往,也让实践队员明白振兴乡村和保护绿 色生态的重要性。

16日上午,实践队带着在宁强乡村的见闻返回汉中市,与汉中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调研座谈会。汉中市农业局副局长王穗民同志、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赵斌同志和汉中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闫慈同志分别从乡村振兴工作、创业工作和大学生创业政策三个方面与实践队分享了汉中市的相关政策和情况。带队老师、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书记张驰老师也向汉中市相关领导介绍了人工智能学院的有关情况。人工智能学院和汉中市政府充分交流了关于乡村振兴和科技下乡的相关内容。

在交流发言环节,汉中市基层大学生代表张可、陈慧、张涵斌等同志结合自身的创业就业经历,从过来人的角度向队员们分享了宝贵经验。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书记张驰助理教授、左炜亮副教授、孙远博士、王超运博士结合近几日实践考察的经历和了解的情况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交流中,针对汉中市农业局同志们提到的对更高效、更划算的自动化农业的期望,左炜亮老师结合自己从事的自动化农业相关方向和在宁强乡镇的所见所闻提出了更适合汉中乡村情况的建议。基层大学生代表扎根基层、为美丽乡村的繁荣振兴努力工作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实践队员,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调研经历,队员们纷纷表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的征程。

16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汉中市兴汉胜境景区,感受汉中作为汉文化发源地的深厚文化内涵。汉中兴汉胜境景区是以汉朝初兴的历史辉煌为底色,集汉风景点群、汉风博物馆群、汉风演艺等于一体。实践队员徜徉在兴汉胜境的汉文化博物馆中,感受威严宏伟的汉宫建筑、群星璀璨的中华文化,立志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勇担重任。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三下乡”为核心主旨、深入汉中实践考察,使实践队员感受到了乡村文化的魅力及发展的巨大潜力。正如郑南宁院士所说“社会实践是学生们的具身学习”,在“科技下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也让实践队员平日学习的科研知识有了更具象化的实践载体,既加深了对乡村振兴任务任重道远的认识,也坚定了要用自己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助力的信念;既为实践队员提供了更多科研灵感来源,又能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农村科技发展、进而造福乡村振兴。


办公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逸夫科学馆326室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人工智能学院 邮编:710049

电话:0086-29-82668672

电子邮箱:rjs@x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