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国内首批创建的“自动控制”专业,1981年首批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和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1982年设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200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86年在国内最早成立了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以下简称人机所),依托“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2018年12月以人机所为基础成立了本科生培养的人工智能学院,2019年4月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

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人机所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文化和制度,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领军人才,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国际人工智能领域45岁以下顶尖科学家、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现任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的孙剑博士,他提出的“深度残差网络ResNets”成功地解决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难的世界级难题,成为国际图像识别领域的重大突破和深度学习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近年,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校在人工智能方向上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加快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2017年由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领衔,西安交通大学创办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探索人工智能方向本科生的培养,并于2018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扎实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熟悉人工智能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优秀的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与学术视野,未来能在我国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优秀拔尖人才。

做好新的专业设置,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先行做好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组建一支能够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团队。为使人工智能学院在成立伊始就有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团队,自2017年9月开始,在郑南宁院士的指导和组织下,历时两年于2018年10月完成了“西安交大2018版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形成了包括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核心、计算机科学核心、认知与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社会、先进机器人学以及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的8大专业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由若干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在进一步论证和听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学院再次对2018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度优化,多门课程采取多主题(Topic)授课方式。来自校内人工智能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电气学院、经金学院、医学院、人文学院等院系的教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马耳他大学、南京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沈自所、旷视科技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特聘教授和人工智能企业的顶级专家将组成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此外,世界一流大学的杰出科学家也将以短期讲学或主题(Topic)讲座等多种方式参与教学。

人工智能学院拥有一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授和副教授24人、兼职教授10人、研究员和工程技术人员6人、专职科研人员35人。“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是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人工智能学院将依托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使命,继续秉承和发扬人机所30多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育人文化,加强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应用基础理论瓶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研究和应用,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培养优秀人才,并重点围绕如何设计更加健壮的人工智能、人机协同的混合增强智能、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芯片与新型计算架构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在新的发展时期进一步发扬西迁精神,做好团队文化传承,为我国人工智能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pdf
附件【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培养方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