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
“红馆访迹承精神,乡村探新励使命”
——AI青年的红色实践图鉴
这个寒假,人工智能学院的学子们化身数字时代的红色信使,在历史与未来的十字路口穿梭,他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承先辈革命精神,担当时代复兴使命;探访革命纪念馆与科技馆,感悟历史与时代变迁,感受科技磅礴力量;前往特色发展农村,体验科技赋能农业,激发创新发展责任;走进红色文化圣地,升华爱国主义情怀,关注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探索人工智能应用落地,见证科技与社会融合,助力智能化未来建设!
这群AI青年究竟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红色实践图鉴?不妨让我们一探究竟!
......
第三篇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
——人工智能学院寒假社会实践 | 党史学习教育团
为了深入解码抗战精神的红色基因密码,人工智能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党史学习教育团的7名青年学子于2025年2月12日,循着时间轴开展"抗战时期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采用"编年体"学习模式,沿着"西安事变促成统一战线—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革命烈士血沃山河"的历史脉络,依次探访张学良将军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烈士陵园三大教育基地,用脚步丈量信仰的刻度,以心灵触摸历史的温度。
十三朝古都西安不仅承载着周秦汉唐的辉煌,更铭刻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壮烈篇章。1936年张学良将军在此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设立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成为敌后抗战的重要枢纽;安葬着790位烈士的陵园,则诉说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史诗。这三个时空坐标恰构成抗战史的三维坐标系:张学良纪念馆见证统一战线的政治智慧,八路军办事处折射敌后抗战的战略纵深,烈士陵园凝固着民族脊梁的血肉丰碑。此次实践使用“时空走廊”参观模式,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构建起理解抗战精神的立体认知框架。
实践队伍的首站是张学良纪念馆。馆内详尽介绍了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及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将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中力挽狂澜的英勇事迹展现在我们面前。西安事变,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不仅促成了国共合作,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和抗战决心。通过观看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张学良将军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英勇决策与坚定信念,认识到西安事变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影响,深切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愈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随后,队员们前往了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在西北的联络和指挥中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领导抗战的艰苦奋斗历程。在馆内,大家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展品,当八路军战士们简陋的生活用品和战斗武器映入眼帘,无不深刻的感受到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最后,此次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来到了革命烈士陵园,缅怀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革命烈士陵园是革命先烈英魂长眠的地方,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实践队员们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向革命先烈们默哀致敬。一个个英雄事迹,一段段感人故事,深深地触动了心灵,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牺牲。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传承,队员们都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勇于奉献。

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观点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揭示了人民战争致胜之道的根本。这一战略思想,展现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唯物史观的巧妙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抗战形势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民力量的充分信任。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实践队伍成员对抗战时期党史的了解,深刻体会到了抗战时期党史的厚重和红色基因的力量,更是激发了大家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将实践活动中所见所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牢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党史学习教育团实践小组
审核|高天一、张佳倩、席媛媛
复审|张驰